广东:到2027年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

来源:快盈购彩welcome    发布时间:2025-03-08 18:07:46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情况紧密关联。3月5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等16部门联合制定的《广东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旨在进一步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上升趋势。

  调查显示,全省约40%的成年人超重或者肥胖。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方案》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建立完善有助于促进体重管理的支持性环境,增强专业方面技术支撑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居民体重管理意识和相关技能,普及健康生活方式,营造全民参与、人人受益的体重管理良好局面,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

  具体而言,到2025年底、2026年底,二级及以上综合医疗机构提供体重管理及肥胖症诊疗服务的覆盖率分别不低于50%、80%。到2027年底,居民体重管理知识知晓率较基线%,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1%,每万人营养指导员不低于0.6名。

  《方案》提出四大类举措,包括:加强科普宣教,提升公众体重管理意识;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提升体重管理效能;加强体重监测与效果评估;加强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在营造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方面,《方案》提到,推广“一秤一尺一日历”(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鼓励家庭、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酒店宾馆、运动场所等配置体重秤,有条件的配置体脂成分分析仪。

  加强孕产妇体重管理、营养评价和身体活动指导,提高生殖健康水平。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指导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促进孕前维持适宜体重、孕期合理增重,管理孕产期营养相关合并症和并发症,产后减少体重滞留,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指导各地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按照规范免费为全省城乡0~6岁儿童提供对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并对超重和肥胖儿童开展干预活动。

  宣传并推广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落实三级预防策略,有效预防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进一步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树立健康体重观念。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充分的发挥健康副校长体医融合工作机制作用,持续推进健康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落实课程课时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将体重管理核心知识和技能、“健康素养66条”融入学校健康教育工作,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方面技术人员,加强学校医务室和校医体重管理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

  强化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组织并且开展大学生健身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向操场、主动锻炼,并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选修课程。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者医学治疗。

  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倡导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健全职工健康档案,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综合评估体质状况。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培养健康工作方式,建立并推行工间操制度,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等,鼓励职工组建乒乓球队、羽毛球队、瑜伽队等业余团队,制定健身激励机制,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提高职工的健康素养和身体素质。

  加强老年人体重管理,倡导共同生活的亲属积极主动学习老年人体重管理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保障老年人活动安全,提高家庭健康养老水平。发挥村(居)公共卫生委员会的能动性,引导社区老年人根据兴趣爱好,组建各种老年健身团体,协助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鼓励和支持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基层老年协会、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等开展老年人体重管理教育及干预活动。

  除此之外,《方案》还提出开展体重管理关键技术探讨研究和转化应用——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研发体重管理相关医药产品及可穿戴设备。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方法,创新体重管理模式。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中的应用。促进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共同推进体重管理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并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