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冬冬:肺癌患者重症护理中的呼吸功能训练

来源:快盈购彩welcome    发布时间:2025-04-27 10:47:52

  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对于重症肺癌患者,呼吸功能往往会受到显著影响。有效的呼吸功能训练在重症护理中具备极其重大意义,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提高生活品质,还能增强其对治疗的耐受性,为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肺癌本身的病变可导致肺部组织受损,影响气体交换。肿瘤的生长可能阻塞气道,引起通气障碍。此外,肺癌的治疗,如手术、放疗和化疗,也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损伤,导致呼吸肌无力、肺顺应性下降等问题。重症肺癌患者常伴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品质和生存时间。

  呼吸功能训练有助于增强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氧合,减轻呼吸困难症状。同时,通过有效的呼吸训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痰液排出,减少肺部感染的风险。良好的呼吸功能还有助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较好的体能状态,提高对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1. 缩唇呼吸: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如吹口哨样)缓慢呼气,尽量将气体呼出。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 1:2 或 1:3。这种呼吸方式能增加气道内压力,防止气道过早塌陷,有利于气体排出。

  2. 腹式呼吸:患者取舒适,放松全身。将手放在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经鼻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收缩,尽量将气体呼出。反复练习,逐渐延长呼吸时间和深度。腹式呼吸能增加膈肌的活动度,提高肺的通气量。

  (1)伸展运动:双手向上伸直,然后向两侧伸展,同时吸气;双手缓慢放下,同时呼气。

  5. 呼吸阻力训练:使用呼吸训练器,如三球仪、呼吸阻力阀等,增加呼吸时的阻力,从而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患病的人能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阻力大小和训练时间。

  1. 个性化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健康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呼吸功能训练方案,训练强度应逐渐增加,避免过度疲劳。

  2. 训练频率:每天进行 2 - 3 次呼吸功能训练,每次 15 - 20 分钟。

  3. 密切观察:在训练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有不适,应立马停止训练。

  4. 配合治疗:呼吸功能训练应与肺癌的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医治、氧疗等,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5. 心理支持:肺癌患者往往心理负担较重,在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时,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增强其信心。

  1. 教育指导: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讲解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几点,确保患者正确掌握训练技巧。

  2. 监督协助:在患者训练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协助患者完成训练。

  3. 评估反馈:定期评估患者的呼吸功能训练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调整训练方案,并及时向患者反馈训练进展,鼓励患者坚持训练。

  4. 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使其能够积极努力配合训练。

  2. 呼吸指标:通过肺功能检查,如肺活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指标的变化,评估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

  3. 生活品质: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患者的生活品质是否提高,如活动能力、睡眠质量等。

  呼吸功能训练是肺癌患者重症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精心的护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生活品质,延长生存时间。护理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应逐步的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为肺癌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帮他们战胜疾病,重获健康。在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慢慢的提升和护理理念的更新,相信呼吸功能训练在肺癌重症护理中的应用将更完善和有效,为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希望和帮助。(淇县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申冬冬)